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微生物学报告的是是非非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旗下微信公众平台。您的随身微杂志。 


宁永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自然科学领域,形式和本质基本是统一的。检验报告固然是形式,很多时候其实就是本原、实质。所以,报告值得关注。笔者理解,完善的微生物学检验报告,包括下列要素:


1.图示(Picture):镜检、菌落、参数图(类似血常规的直方图,比如血培养的生长曲线)。其实也是结果,图形化的结果。


2.结果(Result):文字、数字、符号。


3.解释(Interpretation):对结果的内涵进行解释、说明、阐述。比如CRE是什么意思。


4.评价(Comment):对结果的临床意义、价值作用进行说明、评述,相当于结果的外延。比如,血培养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注明“确诊层面的证据”。这一条可以个体化,也可以泛论。


5.结论(Conclusion)和推荐(Recommendation):基于结果,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控制给出结论,并进行推荐——基于微生物学和医学的推荐。比如,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建议复查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涂片、培养);建议血培养;建议呼吸系统检查;治疗用药建议......;控制建议......。这一条必须个体化,也只能个体化。


为了便于记忆,首字母可以连在一起(两个C合并) ^_^


☆ PRICE:价格、代价、定价、比较价格。这意味着,如果报告做的好,值得一个价格;做不好,要付出代价。报告,是实验室的“定价”!


☆ Procreation:生、生育、生殖、繁殖。这意味着,通过结果,可以繁衍出很多后续思路、行动。报告,是实验室的“发生”,后续会有一系列“生发”!


笔者以为,五点当中,1~3一般是检验技师负责;3~5是检验医师负责。实际工作中,检验医师也可以负责全部。


结果的本质:


☆ 准确:这是实验室工作的生命,准确是必须的。质量控制的核心关键。


☆ 可重复:这是科学的要义。是科学则可以客观重复,不受主观影响。


☆ 全面:一方面针对医嘱,遗漏不能容忍;另一方面针对结果,所见要全面性报告。


☆ 达到医嘱目的和/或有临床意义:这是医学检验所必须——服务临床。


结果的展示和呈现:


☆ 区分:比如培养鉴定和药敏是不同检查,结果不能混为一处。


☆ 动态:有些检查不是一次到底,会有初步结果、最终结果。形式上要考虑动态变化。比如血培养,比如慢生长细菌/真菌的鉴定报告。


☆ 分层:哪些报告报给哪一层,要区分。比如MSSA,则不报万古霉素;二线医生需要,才报告。


☆ 侧重点:主要结果和次要结果,在形式上要有区分。避免混淆。


☆ 统一:不同报告人员的报告格式要基本统一;不同时间同一病原的报告格式要基本统一;至少不能有巨大分歧。


☆ 多形式:电话、电子和纸质版等。


国际上,微生物学报告一般是1~4。CMPH或CLSI M系列文件都有细节要求和体现。国内实际可能只有2。


1实施不难,这是一个电子化的时代。只要经费到位,一夜即可改变。当然配图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这个能力需要积累、提高。


2也不难,相信国内绝大多数微生物学工作者,还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报告的菌名、分型、毒素、MIC、RIS、ESBL是什么含义,基本可以说清楚,自然也可以写清楚。当然也有一些可能有问题,比如缩写不准、形式漏洞、自相矛盾等等,有的报告问题也比较严重。不过我相信,经过培训、针对性分析和改进,这一点容易解决。如果说“朝阳”学科是on the road,那我们正在完善3的路上。中华医学会微免分会临微组也正在致力于改变国内的现状,可以关注《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18-22.)及后续文件。


3有困难。国内实验室做到位者罕见。这背后实际是对医学的理解,临床感染性疾病学知识不掌握/积累到一定程度,不容易说到位。很多经年的同仁,也一头雾水。群里发言、文章和会诊,暴露的问题一目了然!随着国际化的深入持久,大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应该说,征帆扬起,远航在即!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临床指南。临床指南里,辅助科室比如影像学、病理学、检验医学等的具体检查结果的价值、评价,都有阐释,掌握即可。


4最难。这里面对诊断的明确结论,就是诊断报告。国际上对5没有明确建议,国内逐渐在热议,一直有争议。它对微生物学从业人员的考验也最大,需要相对扎实的内科理论基础、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治经验;如果可以,由感染科医师进行,是很好的选择。关于5,我个人有如下认识:


☆ 这是检验医学名实所必须。


■ 临床微生物学帮助临床判断感染、甄别分离株地位、辅佐治疗和控制、解释微生物学和感染性疾病学规律......这是天然义务、责无旁贷。由此,诊断性/结论性报告是专业必须。名为医学,却不能发诊断报告,大家不觉得怪怪吗?


■ 简单一个例子。医生分不清脑脊液隐球菌和痰草绿色链球菌的意义。在菌名的基础上,需要解释、评价和判断结论。


☆ 这种报告是学科发展的逻辑必然。


■ 既然是为临床服务,那学科发展、专业认识、人员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发出结论性报告/诊断性报告,是逻辑必然。


■ 这一点,不必国外的认可或先行。临床微生物学不是某国的,逻辑基础上的专业直觉和敏感对专业发展而言非常必要,也更为重要。


■ 反之,看不到发展趋势;具备了相应能力而不去响应,正所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这是无奈的专业遗憾、巨大的学科损失。恰如中国足球,临门一脚......


☆ 这是国内检验医学地位扭转所必须。


■ 国内检验医学一直是临床医学实践的比较薄弱的环节,从业人员在医院的地位最低。不能出具诊断报告,则专业不会发展,服务不会提高,地位不会改善。


■ 这样的专业地位,不是比内科学、外科学低,而是比能够出具相关报告的如影像学、病理学等都要低。


■ 之所以提及“地位”,因为这是专业感受的自然体现,实际工作的自然诉求。明公巨擘或许不觉,一线同仁身在“水火”!


☆ 这和国家设定“检验医师”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这一点,我觉得都没有必要讨论。


☆ 这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自然生出,外力适当促进则好;扼杀萌芽、或拔苗助长,都不好。不必勉强。


■ 1是人员能力,不能勉强。


■ 2是报告本身,得不出结论的,不必勉强。不要一刀切。


■ 3是临床认可,无法勉强,总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


☆ 注意,这样不会改变学科分工的大局——医主检辅。


■ 医生主导临床诊治的格局,是西医历史发展自然形成,是临床医学内在必须。


■ 我们即使发了诊断报告,也不会给临床“添乱”。临床的乱,岂是检验所能添?这是临床医学自身的宿命所在。


■ 不过,不能发诊断报告,则是“医主检附”。发了诊断报告,才真正能做到“医主检辅”。


☆ 需要相应环境,律法保障和医政配套,以规避责任,促进发展。业界可以探索,逐渐积累经验、规避风险。


☆ 实践者的资质和能力,是最关键。


■ 先行配套准入制度也可,实践后再形成准入也可。


■ 在国内检验医师严重不足的局面下,笔者完全赞同检验技师参与会诊、出具诊断性报告/结论性报告。做好资质把关、能力认定即可。没有人天生是医生,都可以学。


■ 该工作本身大发展的转折点,应该是接受系统性微生物学和感染性疾病学培训的检验医师/感染性疾病医师整体到位的那一刻。


☆ 个体化最难。这一步到位的前提是实验室配套HIS。出具微生物学诊断/结论性意见的前提是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必要时可与管床医生深入沟通。没有个体化,则没有结论。


☆ 积极鼓励试点!


■ 不开始,永远是空想;不实践,永远没有经验;路虽漫漫,也都是走出来的。而地上,本没有路......^_^


■ 这个试点,既指实践的实验室,也指该实验室服务的对象(科室、病种、患者)。


■ 国内个别的一些机构,已经具备了尝试的基本条件,比如北京XH医院,上海XH医院。我个人鼓励尝试!


☆ 其实,结论性报告/诊断性报告和临床会诊本质上是一样的。会诊的发言要记录入病历,有些就是结论性陈述或判断。也有的会诊要填会诊单,更是雷同。


☆ 措辞:笔者不建议用“诊断性报告”这个词,因为这把治疗、控制漏掉了。当然这只是用词,不必深究;而且治疗、控制是诊断的下游,广义诊断也可以。能用“结论性报告”吗?笔者也没有更好的建议。


☆ 推荐是结论的逻辑延续。结论站得住,才谈得上推荐。结论靠不住,推荐都是虚的。推荐本身倒是相对容易,把各大指南和国内专家共识吃透,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不难给出具体建议。


☆ 规避风险的方式:很多同仁视“诊断报告”如同虎狼,谈之色变。笔者觉得大可不必。影像、病理与临床判断不一致的情况,多如牛毛,医院依然在运转。正是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当然也有一些技巧可以规避风险,建议如下:


■ 暂不入正式病历。可以有一个适应期。等临床与实验室就格式、内容达成共识后再入病历。


■ 报告用语要有弹性,要留有回旋余地。这一点,广大医生同仁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就教。可以用“可能”、“不除外”这样的模糊词语;特别肯定、明确的,清晰表达即可。


■ 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对病原体进行分层,这样诊断随之分层。拟诊断、极似诊断、确定诊断——分层不同,意义不同。


■ 治疗、控制可以根据指南,提供不止一个处置方案。其实临床药师经常会提供治疗建议,有的会入病历,最终取舍还是在医生。这些不会干扰医生的处方权。


■ 必须有规避风险的一些声明。比如“仅供参考”、“请结合临床”、“请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各位亲,都懂!


我们专业的大名是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既然名之为“医学”,则结论性报告/诊断报告是题中应有之义。对微生物学而言,笔者觉得可以组合出Microbiological Medicine 这个词。“感染性疾病学”的侧重点是人,由人找菌(/微生物)。Microbiological Medicine的侧重点是菌(/微生物),以菌(/微生物)度人!


大家一哂!O(∩_∩)O哈哈~



说明:本文为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全网首发,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

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检验医学新媒体平台

因为专业所以权威丨投稿联系:12557057@qq.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