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教给你看池塘底质、掌握对应处理方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池塘是一个复杂的小型生态系统,池塘中的鱼类、藻类、微生物在池塘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还必须依赖于水体和底质这两个媒介进行物质和能量转化,因此池塘中的水质和底质影响整个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所以进行科学的水质调控是提高池塘高效运作,实现高产高效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其中的底质作为池塘中的“能量库”,无疑成为影响水质调控的重要因素。

一、养殖池塘底质基本现状
池塘环境的自净和缓冲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池塘底泥的生态质量(自净和缓冲能力),但池塘底泥的自净和缓冲能力又是有限度的,当放养密度、投饵、用药等干预因子超过池塘的生态容量时,就会造成底质和水质的恶化,使得水产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水平随之相应降低。
伴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高速发展,池塘养殖越来越追求高产高效,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已经成为主流养殖模式,因此饲料的投喂,肥料的输入以及药物的使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水产养殖动物的排泄、未摄食完的饲料、施肥或者水体内生物留下的尸体等这些外来输入者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这些有机物难以充分的进行及时有效的分解,最终被沉到了水底,与泥沙的混合作用下,产生形成新的淤泥,塘底原本的土壤慢慢的被新淤泥取代。
淤泥层的合适厚度对于塘底底质来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缓冲水质突变,调节水质,保肥、供肥,如果淤泥过多,长期不处理,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主要有:
1、增加耗氧量:有机物质的分解、耗氧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大大增加池底的耗氧量,有关数据显示,养鱼池的底泥耗氧量比未养鱼的底泥耗氧量高出3倍。
2、产生有害物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氨、甲烷、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同时降低水体pH值,为病菌、有害藻类提供营养物质,也给浮游生物和寄生虫繁殖后代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二、底质恶化的主要危害
1、导致“氧债”增加
“氧债”就是池塘溶解氧在供应充足情况下的耗氧量和实际耗氧量之差。池塘过多有机物积累在池塘底部,同时池塘底部溶氧缺乏,在缺氧情况下,兼性厌氧菌大量繁殖,将有机物进行无氧发酵,产生大量的还原性中间产物(亲氧)会将底部的氧气结合从而消耗底部溶氧,因此“氧债”的存在是缺氧、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底质恶化是导致“氧债”产生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夏天和秋天的高温时期,一旦天气突变,池塘表层就会出现水温快速下降的现象,池塘水出现对流,上下层水体之间出现互换,这样的情况下,鱼塘会呈现极度的缺氧现象,养殖的水生物因为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产生
池塘底部过多有机物在兼性厌氧菌的发酵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如氨、硫化氢、亚硝酸氮、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硫醇等,这些物质大都对水产养殖动物有着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容易引起鱼类免疫系统紊乱或是正常代谢受阻。

3、导致池塘底部酸碱失衡(主要是酸化)
池塘底部过多有机物在兼性厌氧菌和好氧细菌的共同作用下,会产生各类有机酸和无机酸,导致池塘底部pH快速下降,而鱼类对水质中的酸碱度有一个适宜的范围,过高或过低都会刺激鱼类鳃组织和皮肤组织,从而影响鱼类正常的呼吸作用,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氧气充足的池塘中还存在缺氧的症状,主要就是酸化严重的底部会造成鱼类不能利用池塘中的溶氧,因此要在平常生产管理中注意碱化池塘底部。

4、 导致底部病原菌大量滋生造成池塘疾病爆发
池塘底泥本就是一些寄生虫和条件致病菌的的温床,一旦底质恶化,这些寄生虫及致病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当数量达到致病数量时,而酸化的底部也会使一些体质弱的鱼群抵抗力下降,最终引发池塘疾病。

三、改善底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从底质恶化原因来看,改善底质基本策略是控制底泥厚度,控制底泥酸碱度,补充有益菌分解池塘底泥有机物含量,充分发挥池塘底泥“能量库”的潜在优势,因此底泥恶化条件改善主要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种,而市场上常见的几种产品都是围绕这几个策略这几种方法设计相应的产品。

1、 物理方法
常见的物理方法有清淤、开增氧机搅动塘底等,所以有条件的养殖户会每年冬季卖完鱼后进行清塘挖淤,将一年积累的淤泥推到池塘周围,然后进行晒塘等操作,减少第二年病原菌的数量;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打破池塘水体土壤边界(类胶质层)的阻断,增加池塘上下水层交换,让高溶氧的上层水与低溶氧的底层水进行充分交换,减少池塘底部“氧债”,这就是为什么建议养殖户晴天中午坚持开增氧机的原因。
以沸石粉、木炭等吸附性物质为主的物理型底质改良剂也是改善底质的一种物理方法,能大量吸收底部中的氨等有害物质,但此法只能将有害物质进行吸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2、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主要有清塘时候使用生石灰,根据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 放出大量的热能,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从而可以起到除害杀菌、施肥、改善底质和水质的作用,此方法是养殖准备期进行,方法简单,运用较广。
以过氧化钙(CaO2)为主的化学改良剂目前是化学改底中常见的一种,该类物质主要是对池塘进行碱化,提高池塘酸碱度,同时增氧底部溶氧,促进硝化作用进度,降低氨氮、亚盐和硫化氢等含量,降低池塘有害物质含量;目前市场上兴起的螯合剂也是一种化学改良剂,能直接将氨氮,亚盐等离子进行螯合,形成螯合产物。

3、生物方法
此法主要是针对池塘底部施加相应的菌种,对其中积累的有机物以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解或吸收,该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根本解决池塘底部问题,如芽孢杆菌这类菌种可以有效分解池塘底部有机物含量,并能为池塘藻类提供营养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光合细菌能在无氧或含氧量低的底部利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合成自身物质进行大量繁殖,从而降低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因此微生物底质改良剂, 能发挥各菌种的协同作用, 将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等影响底质变坏的隐患及时分解消除, 不仅能改善底质和水质, 而且能通过生态占位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蔓延扩散,实现改底降病害的目的。

四、市场常见改底产品分析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改底产品主要有三种,一是化学类(氧化、抑菌、矿化、pH调节/碱化、物理吸附),二是生物类,三是生物化学类,其中化学类占较大的份额,占了80%的比例,生物类加生物化学类只各占了10%的比例(如下图)。

1、化学类产品主要原理是通过作用于池塘底部类胶质层和土壤—水体界面(如上图所示),过氧化钙(CaO2)为主的化学改良剂可以增加池塘底部溶氧来增加土壤-水体界面的通透性来提高好氧反应的厚度,同时提高池塘pH值促进有机物分解和营养盐的释放来进行改善底质;然而该类产品虽可以迅速起到改底作用,给人直观的感觉是效果明显,但真实情况是容易反弹反复,不能彻底根治;

2、生物类改底主要原理是作用于通过微生物介入,不断分解池塘底部有机物,从源头上阻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并防止池塘底部“氧债”的走高来达到改底目的,但因微生物作用效果缓慢,且工艺难度大,研发成本高,感觉效果不明显;

3、市场上最新的生物化学改底产品是将化学和的生物改底二者优势结合起来,改底功能更全面,效率更高,是传统改底产品无法比拟的,如海联科3108及海联科底倍康就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化学改底产品,能综合化学改底及生物改底的优势,不仅能持续提高池塘底部溶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同时能对池塘底部有机物进行有效分解,真正实现池塘有效的改底。

五、小结
养鱼先养水,而养水先养底,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大量外源物质的输入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途径,因此更加需要注重底部环境的改善,通过人为调节(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有效改善池塘底部,将池塘水质,池塘底部及池塘生物紧密连在一起,打通三者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真正实现高产高效的养殖目的。
(文章来源:海大水产动保 施德亮)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加入帮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