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今日头条】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面蓝字中渔海洋-科学养殖↑即可关注并可查阅往期期刊。打造水产行业微信第一平台


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造成疾病的并发、混合感染,加大了用于疾病防治的药物投入,使管理成本上升,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大量药物的使用,往往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水环境的自然平衡,使养殖水环境持续恶化。这种管理和生产模式与现代生态渔业和无公害水产生产严重违背。如何在水产养殖水质管理中避免或少用对环境有危害的药物,是水产界应该加强研究和推广的重要课题。


实践中常用的对水环境无毒、无害,而且效果明显的水质、底质改良剂分三类:一是微生态制剂;二是过滤、吸附、沉淀等方式的水质调节剂;三是增氧剂。下面结合实践中的使用情况,分别给以介绍。


1 微生态制剂


所谓动物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制成的活菌制剂。它具有补充、调整或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或增重(产)的目的。广义地说动物微生态制剂既包括正常微生物成员,尤其是优势种群,还包括一些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物质所制备的制剂,能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或生态效应。水产养殖中常见微生态制剂包括两种:光合细菌(P.S.B)和EM(有效微生物群)。


动物微生态制剂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多功能性,它具有促生长作用,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产量。据报道:能提高产量10%~30%;改善渔产品质量;具有防病抗病等多种功能。能提高鱼种成活率5%~20%;第二是广泛的适应性,已有的水产用微生态制剂在四川、辽宁、广东等地实验示范,均表现出明显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主要受水生生物个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对其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小。第三是高度的安全性,水产微生态制剂大都由健康水产动物体内的微生物系统中分离、提纯,再作用于水产动物,不会对水产动物产生任何危害,也不会在水中和鱼体内有残留。其作用仅在局部地区一定时间内起到积极作用,过后,水产动物又恢复到使用微生态制剂前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


微生态制剂根据用途可分为养殖环境调节剂、控制病原的微生态控制剂以及提高动物抵抗力增进健康的饲料添加剂等三类。因此,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剂,预防动物常见疾病主要选用乳酸菌、片球菌、双歧杆菌等产乳酸类的细菌效果会更好;促进动物快速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则可选用以芽胞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如果以改善养殖环境为主要目的,应从以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以及芽胞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中去选择。总之,在动物微生态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使用,才能以最经济的代价达到理想效果。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的整个生长过程都可以使用,但不同的生长时期其作用效果不尽相同。一般在动物幼体,此时体内微生态平衡尚未完全建立,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此时引入益生菌,可较快地进入体内,占据附着点,效果最佳。运输、饲料转变、天气突变和养殖环境恶劣等应激条件下,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形成优势种群极为有利,因此,把握益生菌的应用时机,尽早并长期泼洒或饲喂,使其益生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1.1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的统称。水产用光合细菌主要性状为红色粘稠状液体或粉剂,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细胞形态多样,有单细胞、多细胞,有球形、杆状、半环状、螺旋状,有的以鞭毛运动,有的滑行运动,种类较多,不同的种类其形态、色泽、利用和产生的物质均不同。含光和细菌数为3亿/克以上,采用生物浓缩技术使培养高峰的光合细菌活菌处于休眠状态,可使光合细菌浓度高达1000亿/克,呈糊状,最大限度地保存活菌数,且经水稀释光合细菌复活率高达95%。


光合细菌之所以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中其主要用途和性能在于,可降低水中氨态氮,去除硫化氢和亚硝酸盐;沉降于水底改善池塘底质,稳定水体,PH值,提高成活率和产量;并具有抑制病菌生长,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其外用全池泼洒用量为:首次用20g/m3水体终浓度泼洒,以后可按2g/m3水体终浓度泼洒。同时,可按1%的比例拌入饵料中投喂,可改善消化吸收率和机体免疫力。但应注意,泼洒前后一周内忌施用消毒剂,以免影响其活性而减弱其效力。


1.2 EM(有效微生物群)


EM(有效微生物群)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出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是由光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丝状菌等5种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EM技术不但在日本广泛应用,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使用,我国于1992年由日本引入该技术,并迅速在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尤其是特种水产养殖(青虾、河蟹、鳜鱼、河鲀等)中效益更为显著。


其主要的性能和应用效果有:(1)通过EM发酵畜禽粪肥用于肥水可快速培育浮游生物,供给苗种适口天然饵料,提高苗种成活率。(2)对水质的改善作用:通过直接泼洒(1g/m3)或发酵后泼洒,通过EM中厌氧微生物能消除粪便臭味,可显著提高水体溶氧和透明度,稳定水质,抑制病害,降低氨氮、硫化氢,减少换水次数,一次泼洒可起效30~40天,对水源缺乏或排注不便的池塘意义重大。(3)直接拌入饲料(用量:3ml/kg饲料)或用EM发酵后配入饲料投喂,可显著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4)添加EM养殖的水产品,体色自然,抗应激能力强,耐运输,肉质鲜美,提高商品品质和售价。


2 水质沉淀调节剂


水产养殖常用的过滤吸附剂大体分为以下几类:沉淀剂主要有明矾(硫酸铝钾)、聚合氯化铝。多孔吸附剂主要有沸石粉、麦饭石、膨润土等。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但无毒副作用或较小,常获得较好的调节水质效果。


2.1 明矾:本品为无色透明结晶体或白色晶体溶于水和稀酸不溶于醇。水溶液呈酸性,通过水解或其他反应形成氢氧化铝胶状沉淀,使水体有机物质、细菌等一起聚沉,降低水体有机负荷,从而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一般的用量是,用水溶解后,以3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


2.2 聚合氯化铝:本品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无色或黄色树脂状固体,其溶液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液体,固体产品中氧化铝含量为20%~40%,液体中氧化铝含量为8%以上。有腐蚀性。可以沉淀有机物,养殖密度大,水温高时使用效果明显。使用杀菌、杀虫剂前使用本品,能更好的保证消毒杀菌效果。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3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


3 多孔吸附调节剂


3.1 沸石粉:本品为多孔隙颗粒,多为白色或粉红色,也有红色或棕色。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其颗粒内有大小不一的空隙和孔道,直径随品种而已。故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吸水性、离子交换性和催化性等优良特性。它能吸收水中氨氮、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有效降低池底硫化氢毒性,调节水体pH值,增加水中溶氧,为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碳源,提高水体光合作用强度,也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故常用作添加剂,饲料中用量为2.5%。如果外用撒施以20g/m3的水体终浓度撒施。


3.2 麦饭石:本品为灰白色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天然麦饭石是一种以氧化硅为主要成分,含多种元素和金属氧化物的矿物质,其内部多孔,可净化水质,排除生物体内毒素和促进酶类活力,促进生长。增加水体溶氧,防止疾病发生和缺氧浮头,其内含物氧化铁可消解水体硫化氢,氧化钙是水体内厌氧菌群对有机质进行矿化作用的促进剂。有较好的吸附性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对细菌的吸附能力在6小时内可高达96%,对有毒金属的吸附力达98%。外用用量为:150~300g/ m3的水体终浓度撒施,每15天一次。内服用量:一般按1%~3%添加。


3.3 膨润土:本品为白色粉末,含杂质时呈淡绿色,浅红色或灰白色不等。手感松软,透气性好,具强烈的吸水性,入水后能迅速形成微小颗粒,体积膨胀10~30倍,在水中呈悬浮和凝胶状,并具有阳离子交换能力和粘结力。常用于净化水质,吸附和粘集水中悬浮物使其沉淀而覆盖池底,控制营养盐类的溶出速度,从而降低水体肥度,减弱池底耗氧量,缓解缺氧和浮头。外用用量以75~150g/m3的水体终浓度撒施。


4 化学增氧剂


4.1 过氧化钙: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极微溶于水,不溶于醇。在潮湿空气中易分解,遇水生成氢氧化钙并缓慢释放出氧气,增加水体溶氧,提高水体pH值,也可沉淀有机物及胶粒,降低水中氨氮。外用用量:以1g/m3的水体终浓度撒施。


4.2 过硼酸钠:本品为白色细小结晶粉末,无臭、无味。遇水可迅速释放出氧气,增加水中溶氧,改良水质,防止鱼类浮头。外用用量:以1g/m3的水体终浓度撒施。浮头严重可加倍施用。


4.3 过碳酸钠:本品为白色细粒状结晶,有吸湿性,易溶解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稳定性差,被认为是固体形式的过氧化氢,活性氧含量为14%,具有氧化性。主要用来增加水体溶氧,防止鱼类浮头,改良水质。外用用法用量:预防缺氧以0.075~0.15g/ m3的水体终浓度撒施。缺氧急救以0.15~0.22g/ m3的水体终浓度撒施,严重时加倍使用。活鱼运输时以0.02%的溶液运输,5~6小时加药一次。互联网整理


加微信号13593234447随时获取水产相关信息!

===========www.sxzyhy.com===========

感谢您关注山西中渔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中渔海洋—科学养殖》公众平台,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最新新闻资讯、市场动态、养殖技术及水产相关信息。

想第一时间了解水产行业的重磅新闻吗?

想快速掌握时下最热的水产百科知识吗?

想参与水产论坛最具价值的讨论热帖吗?

直接搜索公众号“中渔海洋”zgkxyy关注

长按下面二维码自动识别更快捷

分享是一种美德,感谢您的支持!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更精彩!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