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实用】纤维素酶处理后造纸白水微细胶粘物失稳特性研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用,将支付稿酬。投稿或荐稿请直接在发送至本微信或发至邮箱:cppi6@cppi.cn。


纸中残余的各种杂质,特别是胶粘性物质,如油墨载体、胶粘剂、热熔物、蜡质以及木材中的天然树脂等,给废纸回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废纸处理过程中的胶粘物根据所处的环境分为浆中胶粘物和白水中胶粘物。前者主要以大胶粘物形式存在,可以通过机械法,如筛选、浮选、净化等方式有效地去除;而后者主要是以微细胶粘物的形式存在,因其体积较小,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复杂,且与白水中的细小纤维和填料等细小组分混杂在一起,不宜采用机械法处理,而通常采用化学法,如添加吸附剂、脱粘剂、分散剂、固着剂、助留剂和钝化剂等进行控制。

采用一种新颖的微细胶粘物检测技术,综合了激光技术、流式技术和荧光示踪剂法,结合信号采集、转化等信息处理技术,对办公废纸造纸白水中尺寸范围在0.45-100μm的微细胶粘物粒子的尺寸分布进行检测,分析时间、温度和搅拌剪切作用对纤维素酶作用后的白水微细胶粘物稳定特性的影响,并结合白水体系阳离子需求量(CD值)和浊度等指标的变化对其失稳后的尺寸分布特性和规律进行分析。

 

1、时间对纤维素酶处理后白水微细胶粘物稳定性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经不同用量纤维素酶处理后的微细胶粘物粒径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

随着时间的持续延长,经不同用量纤维素酶处理后的微细胶粘物粒子呈现的分散/聚集趋势不同。其中,用量40U/L纤维素酶处理后的微细胶粘物粒子中0.45-0.8μm范围内的小尺寸微粒基本上都发生聚集,形成较大尺寸的粒子;而用量80U/L纤维素酶处理后的微细胶粘物粒径在0.8-10μm范围内粒子则发生分散,形成更多更细小的微粒。

表1所示为时间对纤维素酶处理后白水体系特性的影响。


2、温度对纤维素酶处理后白水微细胶粘物稳定性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纤维素酶处理后白水中微细胶粘物的平均粒径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但是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

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素酶处理后的微细胶粘物分散/聚集同时发生,在0.8-10μm范围内的微粒分散,在大于10μm的范围内重新聚集生成较大粒径的微细胶粘物新粒子。

表2所示为温度对纤维素酶处理后白水体系特性的影响。

白水体系的浊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体系中的微粒数量有一定的减少,也间接证明了胶粘物微粒在温度影响下产生聚集的现象。由此可见,纤维素酶处理后的白水微细胶粘物尺寸变化也可以通过体系的浊度间接反映出来。

 

3、搅拌转速对纤维素酶处理后白水微细胶粘物稳定性的影响

从图6中可以看出,经过纤维素酶处理后的微细胶粘物的平均粒径随着转速增加而明显降低,再趋于平稳。

随着搅拌转速产生的剪切作用的增强,不同用量纤维素酶处理后的微细胶粘物粒子分散/聚集态势不同。用量40U/L纤维素酶处理后的微细胶粘物粒子在剪切作用下呈现分散趋势;而用量80U/L纤维素酶处理后的微细胶粘物粒子在剪切作用小时分散、剪切作用大时聚集。



热门文章(点击下列标题阅读)

【专利】201612一大波专利信息来袭!

【实用】产品要有可观利润,记住关键步骤最重要

【实用】是谁影响了最赚钱纸浆的生产?

欢迎提供技术文献或相关线索电话:0531-88192261 《中华纸业》新媒体部 微信:13465926180 采用后赠阅一期杂志/订制小礼品,Thanks!

中华纸业传媒

微信号:cppinet

长按下方二维码 可直接添加关注

浆纸技术

微信号:pulp-paper

长按下方二维码 可直接添加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