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做污泥驯化的你,一定会爱上节篇文章(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知鱼之乐焉知鱼之痛

         有人说,真正的了解是要与它融为一体

若你想全面了解活性污泥就从读懂这篇文章开始吧


 

1.接种

 

将接触氧化池注入生产废水,水量控制在总容积的1/2,同时按池容积的10%向每个接触氧化池投加活性污泥。

 

2.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期间,必须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而且要尽量理想化,一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营养平衡,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艺废水,要适量投加营养物质,二是水温、PH值要尽量在最适范围内,且没有大的波动,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而高,循序渐进,培养期间每隔4小时要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标、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还要检测进,出水的BOD5、CODcr及悬浮物SS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

 

3.负荷启动

 

第一阶段:(时间1-10天)风机24小时运转,前两天闷曝以后每天向生化池进废水1-2小时(按设计小时流量)

 

第二阶段:(10-20天)每天向生化池进废水3-5小时,并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情况

 

第三阶段:(20-30天)每天向生化池进废水5-10小时,并检测SV30浓度,当SV30浓度达到20%时可向污泥池排泥

 

4.培养驯化阶段对各控制指标的要求

 

培菌各阶段,控制指标是培菌成败和培菌耗时缩短的关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方法进行,特别是一些操作注意点,更是要严格遵守,下面对培菌的各要求分述如下:

 

a)闷曝要求,当接触氧化池投进新的活性污泥后,需要进行闷曝,闷曝的目的是为了激活休眠状态的微生物,而当微生物被激活后就不需要闷曝了,过度的曝气就会对活性污泥造成过度氧化,最终使活性污泥发生自分解而死亡,这就是为什么要把溶解氧控制在2-4 mg/L的原因。一般刚开始驯化时只要闷曝二天就可以开始进水驯化了。

 

b)排泥要求,培菌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在整个培菌过程中不知道要排泥,他们觉得如果要排泥岂不是白培养了?表面看起来,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事实上是违背了活性污泥整个系统的规律性要求,即活性污泥排泥是为了置换掉陈旧的活性污泥,保持活性污泥的活性而进行的,同时,进入接触氧化池的无机颗粒很容易在生化系统中积累,如不排泥,势必导致生化系统中所培养的活性污泥有效成份越来越低,最终出现有机物去除率极低的现象。

 

正确的做法是在培菌过程中,当出现较具规模的活性污泥浓度时,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排泥,通常将在接触氧化池检测到的活性污泥浓度操作800 mg/L-1000 mg/L作为培菌过程中是否需要排泥的判断标准,也可以用SV30。接触氧化池排泥量的大小以排泥是否会导致系统活性污泥浓度降低为标准。只要排泥后活性污泥浓度不降低,就认为排泥量很正常,同时排泥方法力求多次连续均匀的排泥即边进水边排泥。

 

c)营养剂要求,活性污泥的培菌阶段,营养剂的投加要求和正常运行一样,需要严格掌控,但是相对正常运行时投加营养剂的量而言是需要略高一点的,基本上要高过正常值的15%左右,目的也是在于为活性污泥的快速培菌启动成功提供必要的外围条件,同时也为活性污泥的培菌过程中快速增殖的活性污泥浓度提供必要的保证。为了确认这个结果,需要每天检测生化池的活性污泥浓度以及排放水中的氮、磷含量,用来判断是否存在营养剂投加的短缺,具体以排放水中磷含量不超过0.5 mg/L,氨氮含量不超过5 mg/L为参考。

 

d)驯化阶段的技术控制

培养和驯化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把它们分开,大多时候是一边驯化一边培养,此阶段要控制溶解氧、污泥负荷、pH值和温度。微生物、废水和溶解氧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此阶段的作用就是给微生物足够而不过量的溶解氧和食物,使其迅速增长,溶解氧可控制在2-4mg/L。每4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COD:应每天测一次,可在一天中多取几个水样,摸清污水COD浓度排放规律,并做好记录。

 

pH:应每4-6小时测定一次并做好记录。pH对驯化阶段的生物系统影响很大,进水pH值不宜低于6.5。短时间的低于6.5的废水进入接触氧化池是可行的,但应注意观察其变化正常运行以控制pH值在6.5-8.5之间。

 

营养物质:细菌微生物的生长离不开营养物质。所谓的营养物质指为微生物所氧化、分解利用的那些物质,也就是废水中的各类有机污染物质。当细菌微生物所需有机污染物质不足时必须投加营养物质,所需营养物质按C:N:P=100:5:1进行投加。计算方法如下;COD=1000mg/L,Q=6000m³/d,BOD5÷COD =0.5.尿素含氮量为0.46,磷酸二氢钾含磷百份之百。

 

则尿素投加量为6000×1000÷1000×0.5×5÷100÷0.46=326公斤每天,磷量为把5、0.46改1,重新计算即可。

 

污泥负荷:应每天计算。它是控制污泥系统的重要指标,并根据负荷调整进水量。一般以SV30达到30%作为控制指标。

 

培养驯化的感官控制:在培养驯化过程中应观察接触氧化池内污泥的性状变化情况。如当活性污泥发黑时很可能是由于溶解氧不足造成的,而污泥凝聚性不好可能是由于负荷过大引起的,应在操作中掌握一些直观而简单的判断,并找到相关性。

 

5.接触氧化池的运行管理

 

在曝气池中,根据处理BOD5效率和出水水质的要求,无论采用哪种运行方式,进行工艺控制时都需要考虑污泥负荷,污泥龄及污泥浓度等几项重要的参数,调整污泥负荷率必须结合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考虑避开0.5-1.5kgBOD5/mlSS.d这一污泥沉淀性能差,且易产生污泥膨胀的负荷区域进行。

 

由于污泥龄是新增污泥在曝气池中平均停留的天数,并说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世代时间长于污泥龄的微生物不能在系统中繁殖,所以污水在除磷和脱氮处理时,必须考虑消化一定温度下,污泥增长率所决定的泥龄,用污泥龄直接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从而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污泥浓度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活性污泥工艺的安全性,污泥浓度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在有机负荷一定的情况下,曝气时间相对短,在曝气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负荷率就低,另外,污泥浓度与需氧量成正比,非常高的污泥浓度,会使氧的吸收率下降,还由于回流污泥量的增高,加上水质的特性污泥指数较高容易发生污泥膨胀,所以,污泥浓度尝试宜控制在2000-3000 mg/L。

 

活性污泥法氧的最大需要量出现在污水与污泥开始混合的曝气池首端,所以保证出水处所需要的溶解氧值,就可满足进水处的需氧量。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全池溶解氧是均匀的,而我们采用推流式曝气池进水口处溶解氧比较低,而出水口处溶解氧高,所以必须调整曝气池阀门的进气量以保证溶解氧浓度范围在2-4 mg/L之间。

 

污泥沉降比和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能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的污泥量。沉降比一般控制在20%-30%之间,污泥浓度则按运行方式不同也有一定的范围,当低于这些限度时少排泥,高于这个限度时多排泥。

 

曝气池正常运行,活性污泥成絮状结构,棕黄色,无异臭,吸附沉降性能良好,沉降时有明显的泥水分界线,镜检可见菌胶团生长好,指示生物有固着型纤毛、如钟虫、循纤虫、盖枝虫等居多,并有少量丝状菌和其他生物。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项目有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浓度、溶解氧以及污泥容积指数等。沉降比和混合液污泥浓度可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需氧量是微生物代谢的函数。溶解氧低,妨碍正常的代谢过程又容易造成污泥发生反硝化,过高既增加运行费用又加速有机物的氧化而促使污泥过氧化。污泥指数则可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性能。污泥指数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污泥指数过高说明污泥难于沉降分离即将膨胀或已经膨胀。正常运行时沉降比为20%-30%,溶解氧为2-4 mg/L,污泥指数为80-120 mg/L。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水温在20℃-30℃时,净化效果最好。水温在15℃-20℃时,产生丝状菌性膨胀的微生物之一浮游球衣菌增殖最快,如此时池内溶解氧低,曝气池内丝状菌将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膨胀,所以此时应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污泥浓度,使需氧量减少并增加营养物。

 


是不是很厉害很接地气,各方面的都有总结到位吧!好吧, 我承认我是纯COPY的,介四里没有读过的船新版本,挤需消化五分钟……

 

 



 

                       点击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