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马兜铃酸:赫赫有名的肾脏杀手( 内附含马兜铃属药材的药品名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
顶尖名校博士,讲解靠谱健康知识

作者简介

小鱼,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学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硕士,现任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多次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省市级医学科研项目。热爱医学,热爱写作,个人公众号“镜子里的小鱼”。



导语:

近日,权威科学杂志《Science》子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发表一篇文章。来自新加坡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揭示了在亚洲地区肝癌与传统中草药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杂志还专门刊登了封面评论,题目是“草药的黑暗面”。文章提示含马兜铃酸的有毒草药,也是导致亚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兜铃酸是目前已知的最强致癌物之一,能诱导细胞内产生一种非常特别的突变,这就是所谓的“马兜铃酸突变指纹”。现在只要通过基因检测,就能马上判断这个肿瘤和马兜铃酸有没有关系。

 

研究者对亚洲各地肝癌样本做了基因检测,结果让人震惊!本次研究中大陆47%,台湾78%,东南亚56%的肝癌样品都携带明确的“马兜铃酸突变指纹”。大家以前绝对不会想到有这么高的比例。相反,欧美的肝癌中只有不到5%和马兜铃酸有关。



我既不是中医粉,也不是中医黑。


我一般不评论中医和中药,因为我是学西医的,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对于自己不了解的学科,我从来不敢妄加评论。

 

中医背后的哲学观、整体平衡的宇宙观、方法论,是经过几千年的观察和实践,沉淀下来的理论体系。虽然很多东西现在的科学还无法全部阐释,但不能说就都是错误和谬论,至少不能立即就下定论。 

 

对于中医,我心存敬畏。

 

但是,我的家人生病,我是不会给他们吃中药的。为什么?

 

《科学转化医学》揭示了马兜铃酸与肝癌的关系。这个崭新的发现,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也有很多争论。


而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马兜铃酸与肾衰竭,这早已是医学界无可争议的问题了。


我还会跟大家分享自己亲历的病例,相信看完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正统医学科班出身的医生,不会推荐中医中药的原因了。


马兜铃酸与肾衰竭

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中草药大国,中国的医生很早就发现了马兜铃类药物的毒性。但凡接受过正统医学教育的医生,都是应该知道的。

 

我本科学预防医学专业,但几乎所有临床专业的课程我们都学,虽然学得不那么深。大四我们去医院实习了一年,内外妇儿等科室都要轮转。

 

我当时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实习,在肾脏科呆的时间特别长。就在那时我知道了马兜铃类中药,有多凶猛。


肾脏科最多的就是肾衰病人。省医院的病床非常紧张,不是急症重症一般是住不进来的。而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一个两个特别严重的、因为服用了关木通等马兜铃类中草药而导致肾衰的病人入院。

 

记得有位40多岁的男性病人,来自农村,因上火口舌生疮,服用含有关木通成分的草药清热,结果很快出现恶心、呕吐、腹胀、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少尿、无尿等症状,被诊断为肾衰。病情来得非常凶猛,肾功能完全丧失,只有换肾或者一辈子血液透析。


在15年前,血液透析还不像现在有医保支付,在那时,这是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


听到医生的诊断时,一直守在床边的爱人,一位朴实的农村妇人,失声痛哭,泣不成声。男病人强忍着悲痛,含着泪水问我们:“不是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吗?怎么清清火,就把肾吃坏了?”

 

当时,肾脏科的老师反复给我们强调,关木通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非常可怕,但很多基层的医生并没有引起重视。


加上“西医指标,中医治本”,“西药副作用多,中药没有副作用”等老观念盛行,而好多常见的中药里又都含有马兜铃成分,因此常常发生因为服用此类药物所导致的,严重的肝肾损伤。


马兜铃酸肾病的流行病学概况

早在 1964 年,中国学者吴寒松就报告到了两例因为服用关木通煎剂引起的急性肾衰竭,但在医学界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

 

到1993年,首次报道了比利时一群年轻女性服用一种减肥中药「苗条丸」后导致肾衰竭的事件。


奇怪的是,这种减肥药 15 年来都没有毒副作用报告,直至 1990 年加入广防己——广防己中也含有大量的马兜铃酸。


至此,马兜铃酸肾损害才开始得到广泛重视。


从这以后,无论在欧洲[1]、美国[2]、澳洲[3]、中国[4、5],均有马兜铃酸肾病病例报道。


这些报告证明,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已经并继续被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湿疹、痤疮、肝病、关节炎和慢性疼痛等。


来自中国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之前被诊断为病因不明的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中,有数千例被确诊为马兜铃酸肾病。仅在北京1个医院1997年一2006年间确诊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就有300例[4]。


近年来,有约40%的台湾人使用过含有马兜铃酸的产品,这有可能会是一个大的新兴疾病负担[6]。


此外,马兜铃属物种在非洲,南美洲和印度均有使用,这也是发生马兜铃酸肾病的潜在风险[7]。


在靠近多瑙河支流的波斯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农村发现的巴尔干肾病,已确定马兜铃酸肾病的一种形式,它们有相同的病理表现[8,9]。在某些最严重地区,70%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是因为巴尔干肾病。


大多数确诊为马兜铃酸的患者表现出异常迅速的肾衰竭直至终末期肾病。马兜铃酸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最快的报道是1个月[10],当然也有小样本量的报道表现为可逆的急性肾衰竭和Fanconi综合征[4,11],但这些报道均有一共同点:这些病人均未长期持续暴露于马兜铃酸。


目前唯一确定的与马兜铃酸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是马兜铃酸的累积剂量。


比利时的队列研究显示:在多变量分析中“广防己”的摄入量是与肾衰竭进展相关的唯一因素[12]。


马兜铃酸无安全剂量:在不同马兜铃酸浓度的中草药制剂中均未证明有安全剂量的存在。


我为什么不用中药、中成药?


1、中药副作用不明确

西药的说明里会列出一大堆副作用,让人感觉很可怕。那是因为一种西药上市,要经过大量的试验,化学成分非常明确。再经过临床实验、大量的病人数据、与安慰剂对比, 有多少效果、多少副作用,一目了然。


而中药或者中成药说明书里一句:副作用不明确。这并不代表没有副作用,而是因为中药成分复杂,没有实验基础,到底哪个成分有效,哪个成分是副作用,说不清道不明。


青蒿素的发现能得诺贝尔奖,也是因为成分明确,作用明确,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意义。


如果要把中药中药发扬光大, 就应该精确提炼成分,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


中医中药绝对是我们伟大璀璨文明,但现代科技发展到今天,中药还靠旧时流传的经验,没有现代的循证医学证实,就缺乏说服力了。


2、中药种植和储藏等问题

现在的中药种植环境,土壤是否安全?有没有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有没有超标?等等。其实跟食品安全存在同样的问题和担忧,,这是复杂的问题,也我们不太愿意去用中药的原因之一。


小结

马兜铃酸是赫赫有名的肾脏杀手,它创造了一个医学名词“中草药肾病”。


因此一定要慎用中药和中成药。


能不吃药,尽量不吃药。实在需要吃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吃成分明确的药物。


再次强调:千万要避免使用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


最新

业界对马兜铃酸毒性作用的热议引发民众关注,就在前两日,


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马兜铃酸列为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2012年将其列入I类致癌物质。


目前,收载于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药材标准的马兜铃科药材有24种,含马兜铃属药材的中成药口服制剂有47种,。


我们提醒患者,药品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医嘱使用,注意含马兜铃属药品的肾毒性、致癌性的风险。任何药品都不能大剂量、长时间服用。


马兜铃酸安全性问题,直接关系公众健康,关系中医药事业发展。


,监督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严格执行细辛药材只能用根及根茎,禁止使用地上部分作为饮片和中药制剂的原料。


对上市的含马兜铃酸产品进行专项检查,加强检验检测,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加强中成药基础性研究,开展相关药材和中成药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有针对性地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中肝损伤病例进行系统分析,并组织技术机构和专家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和中成药进行风险评估,研究采取慎用、限用、停用等风险控制措施。


附:含马兜铃属药材的已上市中成药品种名单

来源:中国医药报,


健康君编辑 | miffyyz
参考文献

1. Dori O, Humbert A ,Burnier M ,et al. Renal risks of dietary Complements: a forgotten cause. Rev Med Suisse,2014,10 (419):

  498-503

2. Soderland P, Lovekar S, Weiner DE, et al.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environmental toxins and exposures. Adv Chronic  Kidney Dis,2010,17(3) :254-264

3. ChauW,Ross R, Li JY, et al. Nephropathy associated with use of a Chinese herbal product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 Med J Aust, 2011,194 (7) :367-368

4. Yang L, Su T, Li XM,et al.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variation in presentation and  prognosi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2,27(1) : 292-298

5. Grollman AP.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Harbinger of a global iatrogenic; disease. Environ Mol Mutagen,2013,54(1):1-7

6. Hsieh SC ,Lin IH , Tseng WL} et al. Prescription profile of potendally aristolochic acid containing Chinese herbal products: an analysis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data in Taiwan between 1997 and  2003. Chin Med ,2008, 3:13

7. Heinrich M, Chan J, Wanke S, et al. Local uses of Aristolochia  species and content of nephrotoxic  aristolochic  acid 1 and 2-a global assessment based on bibliographic sources. J Ethnopharmacol,  2009,125(1):108-144

8. Schmeiser  HH,  Kucab JE , Arlt VM , et al. Evidence of exposure to aristoloch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urothelial  cancer  from a Balkan endemic nephropathy region of Romania. Environ Mol Mutagen,  2012, 53 ( 8 ) :636一641

9. Jelakovic B , Karanovic S , Vukovic-Lela I , et al. Aristolactam DNA adducts are a biomarker of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aris tolochic  acid. Kidney Int, 2012, 81 (6) :559-567

10. Shaohua Z, Ananda S ,  Ruxia Y, et al. Fatal renal failure due to  the Chinese herb "Guan Mu Tong"  (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autopsy finding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Forensic; Sci Int, 2010,199(1-3) :e5-e7

11. Chen D , Tang Z , Luo C, et al.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spectrums of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Clin Nephrol , 2012 , 78(1) : 54-60

12. Martinez MC ,  Nortier J , Vereerstraeten P, et al. Progression rate of Chinese herb nephropathy: impact of Aristolochia fangchi ingested dose.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2,17 (3) :408-412 


封面和文内图片来自网络。
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均为作者原创,并授权发表于“健康不是闹着玩儿(jiankangkp)”。欢迎读者转发给朋友或朋友圈。任何公共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媒体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盗用。联系我们,请发信到hi@jiankangkp.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顶尖名校博士
  讲解靠谱健康知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