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孤独,一剂慢性毒药 ——顺便赠与即将步入孤独的毕业生们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孤独,一剂慢性毒药”

这个命题不完全是为饱尝过孤独的人准备的,孤独可能是一段时期的状态,可能是一种心境,或者是一个人一生的感受,也可能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即将面临的人生课题。


孤独是什么样的感受?大约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回答的问题。
小到寒暑假自己在家度过


朋友间的秘密只有自己不知道
老友欢聚后的寂寞
离家求学、离乡工作
修行式的旅行

相信谁或多或少都感受过


孤独的

极致

我目前为止所感受的孤独的极致,应该是在刚去日本留学的时候。当时的我,未满二十岁,第一次出国,语言不通,没有亲朋好友,网络没有现在发达,越洋电话费用惊人,同公寓的17名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仅3名;无疑,这对我而言的确算得上是孤独在向我宣战。

孤独的宣战方式,或许是看了3遍表才发现1分钟都没有过去,或许是空间寂静到可以听到空气流动的声音,或许是门外路过的野猫或者行人发出的声响都令我忐忑不安,也或许是对面公寓传来的电视声如同没有现实感的另一个世界……


我把这种状态比喻为“真空状”,它和“真空期”同样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只是这种状态是被动隔绝。它所阻隔绝不是空气,它阻隔时间,让人有时间过慢,过长的错觉;它阻隔人群,让人有与外界格格不入,形影单吊的错觉;它阻隔情感,让人有无人关怀,举目无亲的错觉;它阻隔感知,让人产生无痛无欲、行尸走肉的错觉;它将自己和全世界都阻隔起来,让人错以为自己生活在全然真空的环境下,没有空气,常用媒介的传递功能全部失效,甚至连光都不能穿过。

然而比起感受,更加糟糕的是,当事人是“被真空”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并不期待自己处于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当事人渴望可以发出声音,渴望有人关注,更渴望有人回应甚至一个微笑,但他所处于的“真空状态”阻断了所有可以传递的媒介,这会使人陷入深深地绝望中。

还有更加糟糕的:通常当事人都不知道将自己陷入“真空状态”的罪魁祸首自己


Guy Winch教授在TED中分享了他跨越大西洋到纽约的求学期间最孤独痛苦的夜晚,一整夜他都在等待他的双胞胎哥哥打电话给他共度生日,他从开始对事件的合理化,逐渐变为对同胞兄弟的猜疑,到坚信背叛时的愤怒,以及失望所带来的深深地孤独、悲伤,直到愤怒中的他踹断了电话线又重新连接上的瞬间电话铃声响起,他的同胞兄弟愤怒的质问他为何一个晚上都不接电话,当他向同胞兄弟诉说这一晚的哀愁时,他的兄弟更加愤怒“为什么你不能给我打电话呢?!”

是啊!为什么当Guy Winch感到悲伤痛苦的时候不能主动给他同胞兄弟打电话而是选择让自己处于自己所臆想的背叛的愤怒和悲伤中呢?

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将自己放入“真空状态”而不自知(我们暂不考虑“强直静止”这种生理性防御机制)?


受害者思维



或许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们把自己假想成为一名受害人,而且是一名在等待来自外界公正的判决的同时拒绝和否定为自己争取公平公正权利的受害人,说得再直白一些就是——我们将自己限定为一名match无力为自己辩护,只能被动的等待法律宣判并任人宰割受害人形象。



  ↑  这非常可笑,当我们知道让自己孤独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自己的时候。但如果知道每年世界上因为陷入这样的“孤独”而患上抑郁症,甚至选择的人数的时候,我完全笑不出来。


孤独好像一剂慢性毒药。它一步一步的让我们放弃抵抗、放弃自救、放弃求助,同时慢慢的扼杀我们的希望、梦想、信心、勇气,乃至生存的意义。

我们要如何对抗孤独?

01

PART

ONE

大学时的校园祭时,我们做过一次NO LONELINESS & NO DEPRESSION的开放性实验。

02

PART

TWO

我们寻求自愿参加实验的抑郁症患者以及健康的女性.在校园祭这一天拿着一张写着“我是抑郁症患者/我很孤独,请你停下脚步给我一个

微笑 ? !如果是女性,欢迎你给我一个拥抱 ? !!”的纸张在校园中自由移动。当有人按照指示回应我们的实验志愿者时,他们会得到一张写着“谢谢你的关爱,我感受到了!”的精美手工答谢卡片。


03

PART

THREE

实验的结果远远的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与志愿者擦肩而过的人群,愿意为需要帮助的陌生人献上自己的微笑或者拥抱的人高达93%,同时接收到陌生人的微笑或者是拥抱的自愿者们在参与此次试验过后的幸福感、自信心、勇气、希望等心理素质比实验前上升了2-3倍!


实验告诉对抗孤独的我们!!

要相信:

1、愿意微笑和帮助你的人远比你想象的要多的多!

2、当你开始站出来求助时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END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