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深入解度池塘底质对养殖有何影响!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

池塘底质的研究内容


对底质样品的采集包括表层沉积物样品和柱状沉积物样品,对底质样品的检测分析指标包括沉积物含水率、有机碳含量、硫化物、氧化还原电位以及重金属等。生产实践中我们可借鉴参考《海洋监测规范》中底泥的监测方法。




2

池塘底质对养殖生产的影响


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由于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大量积累,导致底泥过厚,底部有机物过多,一方面会使养殖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小外,另一方面有机物的分解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长期缺氧,氨氮、亚盐、硫化物等浓度过高,从而导致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原菌大量繁殖。此外一些重金属类药物在底泥中经过长期的富集,会造成养殖动物重金属中毒或水产品重金属污染。由此可见,池塘底质恶化是引起水产动物生长缓慢、饲料系数升高、缺氧浮头、爆发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养殖池塘底质的管理与改良


底泥的管理需遵循恢复空间、清除氧债、补充氧库、保持肥力的原则,方能保证底质处于良好的状态。底泥土壤可分为沙土、壤土、粉土、黏土等类型,不同的土壤所对应的pH值、保水性、密度、渗透性等属性均不相同,在进行底质处理时,应根据土壤的特性进行灵活修复。平时的生产中我们应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水体分层问题,二是底泥的适时翻动问题。水体分层会使上下层水体对流受阻,促进氧债的形成,水体分层可在适当的时候开动增氧机或涌浪机进行消除。底泥的翻动有助于底泥氧债的消除和促进上下水体的物质交换,可使用钢链、拉网等工具进行底泥刮动,促进亚盐、硫化物、有机质、营养盐等物质释放到水体。消除水体分层以及底泥的适时翻动均能有效地改善池塘底部的环境。

对池塘底质除了日常的生产管理外,还需定期对池塘底质进行改良,特别是养殖中后期池塘。池塘的改良目前主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来实现。

3.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常见的是池塘清淤,清塘挖淤通常在冬季或早春等生产淡季进行,一般是先将池塘水抽干,经晒塘后用挖土机挖除淤泥。生产实践证明,草、鲂、鲤鱼的池塘底泥以10~15 cm为宜。为保持良好的水质,每隔1~2年应清除过多的暗黑色淤泥。生产上有时需要在不排干池塘水的情况下进行清淤,可使用船式清淤机或潜水式清淤机进行操作。

此外,将池塘水排干后,通过暴晒底部或者冬季冰冻池底也可达到改良底质的效果。该方法在杀灭底部致病细菌的同时,还可提高池塘肥力。底质淤泥通过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增加,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池塘注水后向水体提供更多的营养盐。

3.2 化学方法

最常使用的是生石灰清塘。其原理为: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熟石灰,水体PH值升高,同时放出大量热量,可中和水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有利于底部分解有机质细菌的繁殖,促进底部营养盐的释放,增加水质肥力。同时,有报道指出,施用生石灰可增加水体透明度,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用生石灰时可带水清塘,也可进行干法清塘。但是,需注意的是,对有机质贫乏的塘,不宜使用生石灰,否则会加剧有机物的分解,使有机物的积存量更少,池塘肥力下降,再恢复较为困难。除生石灰外,生产上也常用二氧化氯或复合型底质改良剂进行底质改良,如过氧化钙颗粒改良剂,投入水中能迅速增氧,促进硝化作用,从而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盐、硫化物的含量,还能补充生物生长所需的钙,并使底质疏松透气,促进有机质的分解。

3.3 生物方法

在池塘中混养一些能搅动底泥的鱼类,如塘鲺、黄姑鱼、鲤鱼、鲫鱼、鲮鱼等,依靠其对底泥进行搅动达到改良的目的,此方法虽然方便,但难以控制。目前多使用光合细菌及复合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来对池塘底质进行改良。光合细菌可在弱光、硫化氢和有机物丰富的池底繁殖生活,并将这些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同时光合细菌本身可被其它动物摄食,是构成池塘的物质循环与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光合细菌在池底污染严重或水质不良而又无法换水的养殖池塘中发挥的作用较明显。复合型微生物底质改良剂能发挥各菌种的协同作用,将残饵、粪便、尸体等物及时分解消除。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可不定期使用0.2~0.3 mg/L枯草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不仅能改善底质和水质,还能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蔓延。(完)

END

来源:《中大水生通讯》第59期;作者: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林发文、白小丽/文;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号:gzchengyi2013

猜你喜欢(戳标题阅读▼)

  • 史上最全:光伏在农业、水产养殖十大模式全面解析(附图)

  • 2017春季露天养殖,肥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肥水难,到底“难”在那里?

  • 开春了,小龙虾养殖应该早做这些准备

喜欢请点大拇指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