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吃完中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吃完中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估计有不少人遇到过,今天书生就来说一说。


1

第一种情况

服完药拉肚子本身是治病的需要


左:大黄  右:甘遂


中医有一种治法叫做泻下法,顾名思义,以服药达到泻下的结果从而治疗某些疾病。使用的中药称为泻下药,方剂则叫做泻下剂。

 

通常有三种情况:一为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或燥屎,叫做攻下法;一为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一为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驱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常用的泻下中药有大黄、巴豆、番泻叶、芒硝、麻子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牵牛子、甘遂、大戟、芫花、商陆、枳实、冬葵子等,而古代著名的泻下剂有承气汤类方、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大陷胸汤、麻子仁丸、济川煎、十枣汤等等。

 

如果医生用到了泻下中药或者泻下方剂,他会在看病时明确告知患者服药会拉肚子,好让患者有所准备,服药后若拉肚子那是正常的,不必惊慌担忧,服药泻下是有度的,而且停药后泻下可即止。

2

第二种情况

煎煮不当不该泻下而泻下


大黄


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大黄的煎煮。大黄,味大苦性大寒,能攻积导滞,即通利大便,亦能泻火凉血,还能破血行瘀。用它攻积导滞时,炮制与煎煮比较特别,大黄要生用,而且后下,这个时候,泻利通便作用最为强烈。如果生大黄用开水泡服、或久煎,或者用酒炮制为酒大黄与熟大黄、或者炒制为大黄炭,那么泻下作用将减轻,增强的是泻火凉血与破血行瘀之力了。所以,患者若把生大黄后下了的话,也难免要泻下了。


3

第三种情况

中药煎煮时用具用水不洁净

比如用了粘有油腻的煎药锅,污染过的水,这也可能导致不该有的拉肚子。


4

第四种情况

中药服用不得法

服用汤剂的一般要求是温服,这样做呢至少首先不会因为寒凉伤胃而泻下。可想,要是凉服,对于脾胃不好的人,接下来极大可能就是拉肚子表现了。还有一种服用不得法的表现,那就是自行加大药量。这一点,现实中也常见,有些人以为中药就是调理之用,且没有毒副作用,所以胆大者就随意了。


5

第五种情况

服药期间饮食不当

一般情况下,在服用中药时,在饮食方面都有明确的禁忌,俗称忌口。比如说禁食生冷寒凉,像冷饮不能吃,水果不能吃,还比如禁食辛辣油腻,饮食宜清淡。若是违反这些医嘱,在服药时也可能会引起拉肚子。


6

第六种情况

中药保存不当以致药材或者汤药变质

一般情况下,拿回家的药材在短期内不会有什么问题,可难免会遇到保存不当的时候,比如久放,临雨、遇潮、发霉、掺入杂质等等。而汤药变质,主要是针对当下比较流行的代煎中药。代煎好中药汤液也有明确的保存条件,一般是冷藏为佳,限时服用,违背这两点有可能导致汤药变质,服下后一个坏的表现就是拉肚子了。


7

第七种情况

处方不当用药过猛

比如苦寒之药,本用来清热泻火,若是针对脾胃虚弱之人,用量不能过大,否则苦寒过重伤及脾胃也会导致泄泻。



所以,如果在看中医吃中药期间,不知为何拉肚子了,先不要着急,对照上面所讲先自身找一找原因。若是第一种情况,不必担忧,这不是坏事,按医嘱继续服药即可。若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种情况,自己相应调整改过来即可。若是第六种情况,药材变质,只能放弃这一批的中药了。若是排除了以上六种原因,那极可能是因为医生处方不当了,这时需要将情况反馈给医生,听医生如何处理。

 

总之,服中药拉肚子,未必都是坏事,分情况,找原因,辨明状况再处理才是正道。

 文章转载自“医界书生”微信公众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 “上火”与“败火”

  • 出现病因多,擅自服药要不得!

  • 总是当不上妈妈,也许是心肝脾郁在作怪!

  • 你了解自己的“汗”情吗?


  • 【黄文东医案】胃痛 – 胃小弯溃疡

  • 【黄文东医案】胃痛

  • 《黄帝内经·灵枢》寿天刚柔

  • 《黄帝内经·灵枢》寿天刚柔【译文】


  • 其实中医也幽默

  • 生病不一定是坏事,这叫里病出表,排出身体垃圾!

  • 橘核、花生皮、茄子蒂……这些东西别再丢了!可当救命药!

  • 抑郁失眠,宜用合欢


  • 合欢,缓解你愤怒的良药

  • 中老年各种疾病的根源:内风

  •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

  •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译文】


  • 你猜,中医是什么味儿?

  • 脉证不符焉能随意取舍!

  • 中医名家都让我们学习经典,你还不快点?

  • 高立山:我对常用补益药的辨析理解


  • 疏肝莫忘生麦芽

  • 【黄文东医案】下腹痛胀

  •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译文】


  • 【二十四节气养生】小满

  • 拨开迷雾学中医,这才是学中医的重点!

  • 中医外科为何没落了?

  • 仲景退黄十法


  • 肿瘤特效验例闻见记

  • 半夏与附子,是敌是友?

  • 《黄帝内经·灵枢》针解

  • 《黄帝内经·灵枢》针解【译文】


  • 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 小米,五谷中的“谷神”,最养中国人的胃!

  • 化学教授自学中医治愈绝症,直言西医只是一个医疗超市!

  • 女人怎么养生才能显年轻?这种花茶你要常喝!


  • 铁皮石斛:全身多种疾病的“天敌”,功效价值远超名贵滋补品

  • 【黄文东医案】脘腹痛胀

  •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译文】


  • 为什么服药忌食辣椒?

  • 读懂了甘草,你就读懂了人生

  • 中药材掺假,你能鉴别出药中“李鬼”吗?

  • 梅雨季节,带下病,怎么办?


  • 中医讲的“阴阳”,临床上真有那么重要吗?

  • 【黄文东医案】蛔虫病

  •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

  •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译文】


  • 养生以不伤不损为本,过度养生致早亡

  • 清热疗疾话西瓜

  • 祛湿,别再迷恋红豆薏米了!何况你买的薏米还是假的!

  • “药草皇后”蒲公英,这些秘密你肯定不知道,快来看~


  • 白癜风独家秘方

  • 【黄文东医案】耳源性眩晕症

  • 《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

  • 《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译文】


  • “药补不如食补”,那到底什么是食补?

  • 口腔溃疡,不只是上火那么简单

  • 用方药量有讲究,哪些应当用小量

  • 鸡内金|常常被扔掉的宝贝


  • 怎样祛除体内湿气?最全的“湿气”科普在这里

  • 【黄文东医案】神经官能症

  • 《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

  • 《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译文】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 中药炮制知识

  • 中医传统治法

  • 中药学知识

  •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 【中医宝典】2018年4月文章汇总

    • 【中医宝典】2018年3月文章汇总

    • 【中医宝典】2018年2月文章汇总


    • 【中医宝典】2018年1月文章汇总

    • 【中医宝典】2017年12月文章汇总

    • 【中医宝典】2017年11月文章汇总


    • 【中医宝典】2017年10月文章汇总

    • 【中医宝典】2017年9月文章汇总

    • 【中医宝典】2017年8月文章汇总

    • 【中医宝典】2017年7月文章汇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