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分类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普遍存在着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低的特点,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处于中低端。根据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和主要发展路径,可以把将我国现有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归纳为3 类:

(一)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

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以湖北省生物产业集群为代表。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现有的28 家植物种质资源保藏单位收藏各类植物种质资源3 万余种、16 万余份;武汉大学是我国唯一的微生物保藏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是亚洲最大的病毒保藏中心;境内的中药资源近4000 种,居全国第四位,家种药材产量居全国第七位。湖北省虽然拥有“武汉健民”、“安琪”、“红桃K”、“马应龙”、“龙牡”等多家国内知名品牌或企业,但由于科研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多数企业集中于生物原料药的制造,如宜都东阳光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在全国领先,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其主打产品还是停留在红霉素原料药的生产。目前,在我国,类似于湖北省生物产业集群还有很多,如西安高新区、黑龙江省、呼和浩特等,这些地域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均属于资源禀赋型,其产品多属于原料药或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药品。

以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生物医药产业群为代表,本溪在原有产业基础上,依托丹东,通化,长白山资源优势,沈阳生物医药产业优势进行发展,集群内共有各类项目225 个,其中生产类项目137 个,科研类项目37 个,城市功能配套项目51 个总投资978 元,积蓄产能980 亿元。

(二)生产制造型产业集群

生产制造型产业集群。以苏州产业集群为典型。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属于我国外向型较高的城市之一。依托于长三角的区位优势,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2008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别为96 家和409 家,药品种类达2200 个,其中包括中药、生物制品、原料药品、化学药品等;医疗器械产品数目达2000 个。在苏州工业园区,吸引了全球50 多家知名医药企业落户,如葛兰素史克、普强、百特、礼来等。生物医药产业正成为苏州地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2009 年,苏州拟建医药企业数目达19 家,其中不少是全球500强企业,涉及的金额逾50 亿元。目前,苏州医药器械产业集群已经从传统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医疗器械的生产转向较高技术含量的医疗器械的生产,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以生产制造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此类产业集群所在地区往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拥有深厚的医药制造底蕴,依托将已经成熟的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而发展。以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代表,泰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依托扬子江制药、济川药业、江山制药、苏中制药为代表的几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带动,目前基本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产品试验,生产到流通销售的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产业集群,4 家骨干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08.86 亿元,占全市医药产业总量的79.31%,2011 年泰州医药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5 亿元,增长11%,全年注册入户企业500 多家。

(三)科研驱动型产业集群

科研驱动型产业集群。此类集群周边分布了多家大学和科研院所,是产业集群内企业获得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源泉,较易形成“人才池”,另一方面区域金融优势明显,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对相关创新项目进行支持。上海张江“药谷”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以科研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该产业集群已经走出了依赖于资源禀赋生产低技术含量产品的阶段,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科技研发的投入。该集群内汇聚了14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l2 家高校培训机构,并拥有院士20 多名、博士2000 多名和硕士6000 多名,从价值链的环节来看,张江“药谷”的科研实力优势在国内十分突出。集群内有37.3%的企业以研发为主、27.6%的企业以提供咨询等服务为主、19.9%的企业以物流销售为主、15.2%的企业以制药为主。从新药研发的若干环节来看,从早期的靶点发现等基础环节,到中晚期的临床阶段,介入的企业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集群内的企业更多的是从事前期的研发环节,尤其是有一部分企业承接跨国企业的研发外包业务,而介入到后期环节的企业不多。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