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92亩鱼塘一夜死数万斤鱼,原因成谜 专家:温度突降所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久旱逢甘雨本是美事之一,可是一场春雨过后,仲恺高新区潼湖生产基地鱼塘承包户张强所承包的一口92亩的鱼塘,鱼儿一夜之间出现大面积死亡,达到数万斤。

  

  死鱼堆成4个“小山丘”

  

  张强是重庆人,和妻子在潼湖生产基地承包了一口鱼塘,眼看丰收在即,却不想满塘鱼都翻了肚皮。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见到张强的时候,他和妻子双目无神,站在自家鱼塘边,看着满塘的死鱼发呆。鱼塘一角,好几名工人正在用筐将一条条死鱼舀上岸。岸上,死鱼已经堆成了4个“小山丘”,触目惊心。空气中,一股腥臭味飘过来。在塘水里,还有更多的鱼拼命往水面上凑,张开嘴巴拼命呼吸。

  

  “你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在鱼塘的另一侧还有一大堆。这些鱼可是我的全部身家,可是全部都死了。”看着眼前的死鱼堆,张强似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他叹了一口气告诉记者,最近气温骤变,8日傍晚,潼湖下了一场暴雨,到了晚上,他便发现满塘的鱼争先恐后地浮上水面。

  

  “看到鱼缺氧,我们马上给鱼塘加氧,并撒下了一些应对相关症状的药。”张强的急救措施鱼儿们并不“领情”,到了9日凌晨,便开始有鱼陆续翻了肚皮。情况一发不可收拾,“死鱼事件”越演越烈,塘内的鱼开始大面积死亡,塘面白花花一片。

  

  7个人捞了2天死鱼不见减少

  

  捞死鱼的活又累又臭又冷,用张强夫妻的话来说,“出多少钱人家都不愿意来”。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请来几位重庆老乡帮忙。夫妻二人、工人、还有几名老乡一共7个人,捞了两天,塘面上的死鱼却不见减少。

  

  “目前已经捞上来约6万斤鱼,但是现在水面上‘浮头’的鱼基本没得救了,现在鱼还在不停地死亡中。”张强说。如果继续死亡,他略一统计,可能要损失掉20万斤鱼左右,损失折合人民币近百万元。“我在这里养了4年鱼,每年下暴雨都会死鱼,但是都能控制在几千斤内,从来不会像这样恐怖。”

  

  “死鱼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有可能是久不下雨,鱼塘边的沟渠积累了太多的污水,经雨水一刷冲到塘里了。”张强的老乡,有着十多年养鱼经验的老邹说。

  

  当日上午,张强还就死鱼事件报了警。潼湖派出所的警察就事件进行了调查,一名张姓民警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在鱼塘内取了水,送往相关部门进行检验。事件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专家:鱼塘“返水现象”难防

  

  昨日下午,记者就死鱼现象致电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水产养殖研究专家姚振锋工程师。在听完记者的现场描述之后,姚振锋分析认为:造成该鱼塘大量死鱼极有可能与突如其来的大幅度降温有关。原本处于恒温状态的鱼塘水质没有太大问题,但是突如其来的降温,造成鱼塘顶层和底层的水温相差太大,在大自然的力量下,底层水向上涌导致整个鱼塘水质变差。在水产养殖行业,这种现象叫做鱼塘“返水现象”。

  

  “现在最紧要的是要将死鱼尽快打捞上岸,并进行消毒掩埋处理,防止因为死鱼腐烂,造成对鱼塘水质的二次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姚振锋建议先进行测水,看水质情况。如果的确是因为“返水现象”造成的氨氮、亚硝盐酸超标,那么鱼塘承包户应该尽快对鱼塘的水质和塘底进行改良调节。他建议用硫代酸钠中和,每亩5~6斤,配合增氧型底址改良剂(增氧片)一并使用,用来调节水质和改良塘底。

  

  专家表示,鱼塘“返水现象”是很难完全预防的,不过鱼塘承包户经常检测水质,每年给鱼塘干塘清淤,对塘底进行消毒,及时给鱼补充氧气,这样可以减少“返水现象”发生的几率。


来源:东江时报

编后:据业内知情人士提供的信息:张强在当地养鱼算是小有名气。他的鱼塘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在降温前张老板放了几十包鸡粪追肥,导致夜里泛塘。宝典君只能说,胆儿真肥!




只要您是华南罗非鱼养殖户,愿意与同行进行技术交流;

只要您的养殖方式有点不同,鱼在一个月内增重有优势;

欢迎与我们联系——


报名方式:可通过企业、经销商、行业协会推荐,或养殖户自荐报名参赛。

电话报名:13925091347(孙记者)

邮箱报名:ssh658@126.com

微信报名:点击【阅读原文】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