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中药材:草乌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药材名称:草乌头


别名:草乌、北乌头、五毒根
采收加工: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药用部位:块根
产地: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安徽、辽宁等
科:毛茛科
原植物:北乌头
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高70~150厘米。块根常2~5块连生,倒圆锥形,长2.5~5厘米,外皮黑褐色。茎直立,光滑。

叶互生,有柄;叶片近于革质,全角为卵圆形,长6~14厘米,宽8~9厘米,3全裂,裂片菱形,再作深浅不等的羽状缺刻状分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尖,二面均光滑,或有时微被毛。 


总状花序,或有时为紧缩的圆锥花序;花萼5,紫蓝色,上萼片盔形,长1.5~2厘米,侧萼片长1.4~1.7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4毫米;雄蕊多数,无毛;子房5个,稀有3~4个,无毛,花柱与子房等长。
 

蓇葖果长1~2厘米。种子有膜质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草乌头药材性状:一般呈圆锥形而梢弯曲,形如乌鸦头,长约3~7厘米,直径约1~3厘米。顶端平圆,,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皱缩不平,有时具短而尖的支根,习称"钉角"。质坚,难折断,断面灰白色,粉性,有曲折的环纹及筋脉小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口尝须特别谨慎,切勿咽下。 
 
 

优等品以个大、肥壮、质坚实、粉性足、残茎及须根少者为佳。

草乌头药性:

不入汤剂
【炮制】 制草乌:将原药材拣净,放缸内或其它容器内,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次,漂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在浸漂过程里如发现有裂口破烂时可加些白矾;另外用甘草、黑豆煎汤,加入漂过的草乌,煮透,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去掉药渣,晒至半干,闷润后切片、晒干即可(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性味】 辛、苦,热;有大毒。
【归经】 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一般炮制后用。
【注意】 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注意】
凡虚人、孕妇、阴虚火旺及热证疼痛者忌服。生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莽草为之使。反栝楼、贝母、白敛、白及(一本有半夏)。恶藜芦。""
②《药性论》。""远志为之使。忌豉汁。""
③《纲目》:""畏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④《本草汇言》:""平素禀赋衰薄,或向有阴虚内热吐血之疾,并老人、虚人、新产人,切宜禁用。
【各家论述】
①《药性论》:""乌喙,其气锋锐,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而直抵病所。""
②杨清叟:""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疽肿毒,并宜草乌头、南星等分,少加肉桂为末,姜汁热酒调涂,未破者能内消,久溃者能去黑烂。二药性味辛烈,能破恶块,逐寒热,遇冷即消,遇热即溃。""
③《纲目》:""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甄权《药性论》言其益阳事,治男子肾气衰弱者,未可遽然也。此类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头、附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
④《本草述》:""草乌头类,洵为至毒之药,第先圣用毒药以去病,益期于得当也。如草乌辈之用,固沉寒痼冷,足以相当,或寒湿合并,结聚癖块,阻塞真阳,一线未绝,非是不足以相当而战必克。如瘫痪证,先哲多用之,盖为其寒湿之所结聚,顽痰死血,非是不可以开道路,令流气破积之药得以奏绩耳。""
⑤《本草求真》:""草乌头,《本经》治恶风洗洗汗出,但能去风而不能回阳散寒可知。乌附五种,主治攸分:附子大壮元阳,虽偏下焦,而周身内外无所不至;天雄峻温不减于附,而无顷刻回阳之功;川乌专搜风湿痛痹,却少温经之力;侧子善行四末,不入脏腑;草乌悍烈,仅堪外治。此乌、附之同类异性者。至于乌喙,禀气不纯,服食远之可也。""
⑥张寿颐:""草乌头(本经)谓主中风恶风洗洗,盖仍以外感寒风而盲,洗洗读作洒洒,仍是洒浙恶风之候,而后世乃谓可治恶风,以恶字作如字读,岂古人之真旨?要知毒风厉风等症,皆是血热成毒,似此太热大毒之物,胡可妄投,此盖误读古书之谬。惟果是寒湿寒痰。涸阴冱寒,坚凝结聚之症,始可用为佐使,引到病所,以开坚积耳。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