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独家专访北大医学教授:“神药”免疫增强剂到底是什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年年初,儿科“神药”匹多莫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医药界的一轮口水战。随后,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未、羧甲淀粉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也受其“牵连”,拔出萝卜带出泥。而它们此前普遍被应用于临床,曾被定义为免疫增强剂,有助预防疾病。


王月丹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

副主任 博士生导师

2005年,。

2017年,获得北京市首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称号。


《预防中国》:哪些药物能增强免疫力?这些药物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

王月丹:我不太支持使用“增强免疫力”这个说法。因为免疫力是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总和,主要与人体的遗传、年龄、性别、发育以及营养状态等因素有关,很难简单地说哪类药物能“增强免疫力”。多数免疫调节药物,在某些情况下能增强免疫应答的强度,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也有可能下调免疫应答,如丙种球蛋白。


我们常说的,哪些药物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即免疫调节剂。它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因为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同。从对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作用来看,可分为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


特异性免疫调节剂主要包括各种疫苗、特异性的抗血清,这些药物目标明确,可专门提高针对某种病原体或者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其作用没有争议。


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如 IL-2 等细胞因子、 胸腺肽或胸腺素等免疫激素或调解多肽、免疫球 蛋白及其制品、一些中药及其成分等,它们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比较复杂,结果不一定能提高免疫功能,或增加免疫应答的强度。


《预防中国》:免疫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怎样的?

王月丹:不同药物,作用机理不同。有激素 的内分泌调节作用,如糖皮质激素、胸腺肽、胸腺素 ;有细胞因子的激活或者抑制作用,如 IL-2等;有通过模拟病原体刺激信号作用的,如各种疫苗、类毒素等;有补充免疫应答效应产物作用的,如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等 ;还有通过补充免疫系统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清除免疫应答产生的自由基、促进造血与免疫细胞的产生等发挥作用的,以及一些机制还尚不明确的药物。


《预防中国》:针对正常人而言,哪些药物有利于调节免疫力?

王月丹:我认为,日常生活规律、营养均衡、 心理健康,采取一些措施预防感染等,远比药物 更加有利于增强或维持免疫系统的功能健康。


正常情况下,我不推荐正常人使用任何额外 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不过,一些特殊人群如 老年人、儿童等,在特定情况下,可在专业医生 或者免疫学专家的科学指导下使用此类药物。


《预防中国》:那么,老年人在哪些情况下, 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

王月丹:免疫力低下的老人,特别是 65 岁 以上的,或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变的老人,建议在流感季来临前,接种流感等疫苗,预防呼吸系统传染病。同时,可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机构发布重大传染病疫情预警时,根据需要进行免疫系统功能的临时干预,例如使用胸腺肽、胸腺素等。它们是人体天然调节免疫功能的激素或者化学合成的衍生物,通过内分泌 - 免疫调节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预防中国》:在儿童治疗方面,您对匹多莫德、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未、羧甲淀粉钠、丙种球 蛋白等药物怎么看?

王月丹:我个人认为,对这些药物应分为两 大类进行区别对待。


第一类是机制明确的免疫调节剂,如脾氨肽 (包括口服冻干粉和口服溶液)、丙种球蛋白。以 脾氨肽为例,它是从猪、牛等动物脾脏中提取的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混合多肽,具有促进消化道 黏膜局部以及全身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效应调节的功能。丙种球蛋白则能 提高机体血清中抗体的含量,进而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对外界应答的能力。 第二类则是机制不明确或尚不明确的免疫调节剂,如匹多莫德、羧甲淀粉钠等。它们问世时间较短,目前还缺乏充分的机理研究依据。这一 类药物,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该谨慎对待。


《预防中国》:儿童是否有必要通过服用上述免疫调节剂,减少患病几率?什么情况下可考虑使用?

王月丹:关于疾病预防,我想再次强调我的 观点 :对发育正常的儿童而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采用药物调节免疫系统更为重要。当然,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除外。


至于上述免疫调节剂,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脾氨肽、丙种球蛋白等必须科学应用,不能在没有做任何相关免疫学指标检查的情况下,盲目推荐家长购买,除非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比如免疫系统发育迟缓者、早产儿、反复呼吸系统感染或过敏性鼻炎等脾氨肽说明书标注的可使用范围的疾病。


而针对匹多莫德、羧甲淀粉钠等,由于其机制不明确,且效果和可能的远期后果均不明确,建议尽量不要或者暂时不要应用。此类药物应加强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


《预防中国》:在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上,“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等成为各大品牌的宣传重点之一。您怎么看待其可信度?

王月丹:我认为,如果从营养的角度出发, 有些保健品能为免疫系统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增强免疫力”。 但从本质上看,这对正常人免疫系统的作用轻微 到可忽略不计,将它们作为普通食品或食品成分 消费即可。


但有一类产品,尤其需要引起大家警惕。它 们往往打着所谓的“免疫调节”旗号,冠以先进 的高科技、“天然药物”、高档化妆品等,鼓吹通 过最新研发出的各类“因子”等成分,可以达到 预防疾病甚至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很多情况下, 我们难以了解它们的具体成分、作用机理,里面 还很可能含有大量糖皮质激素等损害免疫系统健 康的物质,长期使用,反而容易造成免疫功能的 损伤。从媒体曝光的情况来看,此类现象并不少见。

《预防中国》:很多人都期待能有一种人人都适用的免疫调节药物,可以帮助正常人预防疾病。这类药物研发的难点何在?

王月丹:难点在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 调节都非常复杂和精细。它好比一个繁杂而有序的网络体系,一旦调节不够精准,就可能打破既有平衡,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目前,对免疫系统的基础研究仍显不足,在很多关键环节上,科学家们并未完全了解其具体的机制和过程。这就使得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必须在科学的评估和监测下进行,普通人难以精准调控,因此也就很难研发出适用于每个人的免疫调节类药物。


更为重要的是,正常情况下,人体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和稳定能力,以及巨大的免疫功能潜力和储 备。一般原因(例如少量细菌通过皮肤黏膜屏障的 缺损进入人体)造成的免疫功能失调,不会对全身 的免疫功能造成干扰。即使造成了干扰,正常人体 的免疫系统功能与平衡也可以令其迅速恢复。所以, 正常人无需服用免疫调节类药物,否则,还可能对 免疫系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和伤害。


来源:《预防中国》2018.04 总第152期



更多阅读:

“被忽视”的成人免疫,美国疾控推荐成人疫苗参考

“免疫规划·砥砺前行四十年”,疾控人的努力让我们看到如今盛景

世界免疫周 | 关于全球疫苗行动计划,这些你应该知道



预防探索

全民健康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医食参考》杂志社

《预防中国》编辑部


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预防探索”,欢迎留言、讨论、转发,同时,我们也向业内人士长期征稿,
点击主菜单下方“联系我们”,获取方式!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