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生态毒理学报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生态毒理学报》主要报道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对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的致毒效应,在环境中的归宿(迁移、转化和降解),以及对整个环境(人体和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危害和风险研究。是我国第一本生态毒理学类的杂志,我们后续会不断更新,为大家提供生态毒理学领域的前沿信息。


http://www.stdlxb.cn/ch/index.aspx





苯并三唑类紫外稳定剂在环境中的检测、分布及其毒性效应


苯并三唑类紫外稳定剂(benzotriazole UV stabilizers, BUVSs)因具有良好的紫外吸收能力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品及工业产品中。由于其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以及对生物体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对环境中典型BUVSs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浓度水平及其毒性效应进行了综述,预测了BUVSs的生物活性(毒性作用模式),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http://www.stdl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20170817001&journal_id=aje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作物吸收及迁移模型研究进展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的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本文阐述了全球POPs的主要环境过程和各环境介质中POPs的暴露水平,探讨了作物对POPs的吸收过程、吸收机制和生态效应,并基于现有的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和根区水质模型,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物吸收过程模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对POPs作物吸收机制及其模拟的研究较少,但随着我国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模拟研究将对科学解析POPs归趋、合理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和有效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http://www.stdl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20170523002&journal_id=aje





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模型研究进展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化学品生产使用引发的环境问题,研发了一系列环境暴露预测模型,包含了点源暴露到面源暴露各种排放模式,局部暴露、区域暴露及洲际暴露的各种预测尺度,筛选评估到确认水平的不同评估层级,用于评估化学品的潜在风险。本文从模型功能、机理出发,综述了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涉及的排放估计、水/土/气、多介质以及食物链评估模型,以期为推动我国化学品环境暴露模型的研发提供参考。


http://www.stdl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20170119002&journal_id=aje





纳米银的体内毒性及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很多研究表明纳米银对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均会产生毒作用,且其毒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纳米银的毒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发现纳米银的毒作用机制可能与银离子释放、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氧化应激的发生、炎症反应等有关,最新研究指出纳米银的毒性作用还可能与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有关,本文将就纳米银的体内毒性及毒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http://www.stdl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20170424002&journal_id=aje





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作为海洋中一种新型的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塑料在全球多个海域均有检出,根据其来源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由人工直接制造所得,常见于日常生活用品中;次生微塑料由大块塑料制品长期风化、磨损和光解形成。塑料自身含有多种有机添加剂,不断向环境中释放,污染海洋环境;微塑料表面还可吸附有机污染物,此吸附作用受两者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条件影响,吸附污染物后的微塑料生物毒性增强。另外,聚合物复合光催化材料可加快有机污染物如染料的光降解反应速率,因而微塑料可能会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光解。针对目前微塑料对有机物光降解的贡献、机理鲜见研究的问题,未来应加强以下3方面的研究:(1)微塑料对不同有机污染物光降解是否存在影响?(2)微塑料类型、尺寸以及反应条件对有机污染物光降解如何影响?(3)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光降解影响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http://www.stdl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20170508002&journal_id=aje





大气中黑碳的健康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虽然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但大量工业和自然排放也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大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黑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类为2B类致癌物。黑碳可以吸附其他致癌物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黑碳暴露对人类的危害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空气中黑碳的水平与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都有关系;黑碳主要通过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诱发基因突变等一系列损伤。虽然现今对于黑碳健康效应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研究多数处于起步阶段,且仅针对黑碳本身进行单独研究,未来还需要加强开展对黑碳和其他污染物联合毒性效应及机制的研究。本综述主要针对近年来已开展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


http://www.stdl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20170320001&journal_id=aje





微塑料污染的水生生态毒性与载体作用


近年来,微塑料的水生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毒害问题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水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形成与分布展开分析;对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给予评述;并深入探讨了微塑料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多重载体角色。鉴于微塑料污染的严峻现实,我国应尽快开展有关微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毒理方面的系统研究,并辅以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


http://www.stdl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20170118003&journal_id=aje





面向人体暴露评价的植物中抗生素分析进展


抗生素通过动物粪便或生物固体的施用、再生水灌溉进入农业土壤后可以被蔬菜和粮食作物吸收,从而造成人体的被动暴露。为了评估抗生素对人体暴露的健康风险,需要基于植物样品,发展灵敏、稳定且针对性强的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植物样品中抗生素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样品提取、净化等前处理方法及其仪器分析方法,并对植物样品中抗生素分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http://www.stdl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20170322003&journal_id=aje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