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

儿童喝中药最有效的方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谢雨洮,主管中药师,执业药师,硕士研究生

当孩子生病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求助于中医。因为相比西药而言,尤其是抗生素,中药的副作用要来得更低一点,也更为安全一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服用中药也有很多讲究,不能与成人用药相混淆。

由于中药有多种中药配合使用,能发挥群药的协同作用,同时药物间互相牵制也不宜产生毒副作用。但中药没有儿童与成人之分,有区别的只是在剂量上。一些家长为了保证中药的疗效,硬逼着孩子灌下一大碗中药,谓之为“不浪费一滴药液”。其实,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同西药一样,儿童服用中药的剂量也要视年龄而适当减量。一般是: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婴儿用成人量的1/4;幼儿可用成人量的1/3;学龄前儿童可用成人量的1/2;学龄期儿童可用成人量的3/4或成人用量。

在使用中药时,应充分考虑儿童身体特点。如:选择药性相对平和的中药。对于辛、热、苦寒、攻伐的中药,如麻黄、附子、细辛、大黄、巴豆、黄连等,在用量上须谨慎;不宜选用或慎用对现代药理研究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如马兜铃、川乌、白果等;不宜长期服用某一方剂,以防蓄积中毒。同时应充分考虑儿童服药困难,尽量选择同类中药中口味清淡的药品,避免选择味苦、涩、臭等中药。

煎药时,也有一定的讲究。加水浸泡时要严格控制水量,外观以浸泡后水略有多余即可。按常规一般煎煮两次,将两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在一起,分两至三次服用。如果情况允许,药液置冰箱冷藏过夜后,取上清液,小火不停搅拌,浓缩至适量。需要注意的是,感冒类中药不可采用此方法,以防有效成分分解影响疗效。一般一煎能煎出有效成分约70%,如确实难以完全服用,可采用一煎的方法。

此外,对病情比较稳定需连续服药20余天者,可考虑制成口服液、胶囊等成品服用,疗效确切又服用方便。服用口服液、胶囊时也需要采用少量多次服药的方法。

1岁以下儿童:胃容量较小,药物应浓煎至50~70毫升,每次10毫升,分5~6次喂服。这时的儿童其味觉反射尚未完全形成,可将中药汤液装在奶瓶里,让患儿吸吮。一般应先喂药后再喂奶。对于体质差的儿童,也可用鱼肝油滴管慢慢滴入。新生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动作慢,喂服时要耐心、细致,并注意观察面色和呼吸,防止药物呛入气管。

1~3岁儿童:每天的中药量约150毫升,每次30~40毫升,分4~5次服用。这个时期的儿童味觉非常敏感,对苦味特别反感,往往食入即吐。在不影响药物疗效的情况下,可在药物内加入冰糖等调味品,以减轻其苦味。喂服法多采取被动给药法,即将病儿抱成半卧位,头部抬高,颈部垫上毛巾,固定手足,取塑料软管吸满中药,将管口放在病儿口腔黏膜与臼齿间慢慢挤滴。因体位的作用,药液会慢慢进入口内而咽下。如果儿童含在口中不肯吞下,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儿童两颊,以促使其吞咽。喂服时,应注意儿童吞咽速度,若出现呛咳,要立即停服,并抱起轻拍背部,以使药液咳出气管。

3岁以上儿童:每天的中药量为300~400毫升,每次80~100毫升,分3~4次服完。这时儿童大多数都具有自己服药的能力。因此,对这类儿童要循循诱导、耐心解释,不要轻易打骂患儿,以免使患儿产生对抗情绪。要积极鼓励患儿吃药,并在服药后奖赏一些平时喜爱吃的食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若经耐心劝说无效,也可采用被动给药法。

应指出的是,被动给药时不能捏鼻子硬灌或将药液与乳汁混在一起服用。捏鼻子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死亡;药物与乳汁混在一起,很易产生凝结现象,降低药物的疗效。此外,让妈妈替孩子吃药的“过奶”方法也不科学,因为从奶汁中分泌的药物成分非常少,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